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科协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前沿科学知识,点燃青少年心中的科学梦想与探索热情,在“全国科普月”的浓厚氛围中,9月15日,博爱县科协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特聘教授马润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徐亮教授,走进县新华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两位专家分别以《我们从哪里来》《用科学思维解读近视眼》为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两场兼具深度与趣味性的科普讲座,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蓄势生长。
“我们是怎么来的?地球上的生命又是怎么来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马润林一开口,就用两个充满童真与哲思的问题,瞬间抓住了全场孩子的注意力。在《我们从哪里来 —— 现代人类起源与迁徙》的讲座中,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研究经验,将复杂晦涩的生命科学知识化繁为简,从“背景与概念”“东亚人群起源”“欧洲人群起源”“生命起源问题”“科学小故事”五大维度层层展开,为孩子们搭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
讲解过程中,马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搭配生动有趣的图片,仿佛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 “时空穿越之旅”:从远古海洋中生命的最初诞生,到人类祖先跨越山川的迁徙轨迹;从基因组研究的前沿突破,到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关联,每一个知识点都被讲解得妙趣横生。当他分享“史前东亚人祖先沿印度洋北岸抵达中国西南地区,再逐步扩散至各地”的最新研究成果时,孩子们眼中满是惊叹,真切感受到科研探索的无穷魅力与生命演化的壮阔神奇。整场讲座里,同学们始终聚精会神,仿佛亲身站在时光长廊中,见证了生命从起源到发展的伟大历程。
眼科权威专家徐亮教授则聚焦孩子们的日常健康痛点,以《用科学思维解读近视眼》为题,为师生们揭开近视防控的 “神秘面纱”。他首先通过清晰直观的眼球构造图,让孩子们轻松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随后深入浅出地讲解近视形成的内在机制、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并结合青少年常见的用眼场景,系统普及近视防控知识 —— 从“为什么越靠近屏幕越看不清”等常见疑问解答,到“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的眼部疾病” 等健康危害科普,再到“每天 2 小时户外光照”“每用眼 20 分钟远眺 20 秒”等科学防控方法,以及“定期检测眼轴长度”等防控效果评估方式,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贴合孩子们的生活,实用性十足。徐教授还特别剖析了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写字时脑袋偏向一侧”等不良用眼习惯,手把手指导师生掌握科学用眼的规范与注意事项,让“保护视力”真正从口号变成可落地的日常行动。
活动全程,孩子们的科学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挺直腰板、目不转睛,手中的笔飞速记录着知识点;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纷纷高高举起小手踊跃提问,一个个充满童真的问题里,满是对科学的好奇与渴望。两位教授始终耐心倾听,用幽默通俗的语言逐一解答,偶尔还会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小故事,现场互动氛围热烈而温馨。在这样的交流中,科学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身边知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此次老科学家“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让新华小学的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科学知识,更帮他们打开了一扇眺望科学世界的窗户,开阔了科学视野,坚定了“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科技必将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未来,博爱县将持续搭建“科学家与青少年”的对话桥梁,让更多前沿科普知识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助力青少年在科学的沃土上茁壮成长,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