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与学会

常旭:脚踏实地 砥砺前行

来源:焦作日报         发布时间:2018/2/23 10:42:23

人物档案:常旭,男,1980年出生,先后在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完成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以及岩土力学数值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教10年,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等项目6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且多次在国内、省内获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

“我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肯坚持,认准一个方向,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它。”210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旭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谦虚地说。然而,正是凭借这个简单的信念,他10年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8篇,并担任多家国际期刊的特约审稿人。

去年,常旭所研究的“层状裂隙岩体的形成机制、失稳机理及其刚柔一体化控制技术”获得河南省青年科技奖,喜悦之余,他始终保持清醒,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关于层状裂隙岩体,国内外虽有研究,但都较为简单,所以可以借鉴的数据和成果很少,需要我们一点一点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出成果、见成效。”常旭告诉记者。

2005年,还在读研的常旭在导师课题研究下对层状裂隙岩体的形成机制产生浓厚兴趣。“层状裂隙岩体的规律性分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其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2008年博士毕业后,我来到河南理工大学,重拾自己读书时的兴趣所在。”常旭说。

一边任教一边搞科研,同时还要兼顾家庭生活,常旭常常忙得团团转。清晨6时起床,夜深依然伏案备课、写论文,已成为他的生活常态。“大家都羡慕高校教师有寒暑假,但实际是一行不知一行苦。教学之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实验、编程序、写论文,放假也不敢闲着,因为只有放假才有一段完整的时间来集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常旭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常旭的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2013年至2017年,他连续5年获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获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去年又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和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获得什么头衔不重要,无论教学还是科研最重要是出成果,是解决实际问题。我研究层状裂隙岩体的形成机制、失稳机理及其刚柔一体化控制技术,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层状裂隙岩体的形成机制,对层状裂隙岩体可能发生的失稳灾变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控制岩体变形,增强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我所看重的。”常旭说。

搞科研虽然辛苦,但常旭信心十足,他说:“党的十八大后,从国家到学校,都把科研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党的十九大又再次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可见国家对科技、科研工作的重视,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有了这些支持,我可以更静心、潜心做研究了。”

对于未来,常旭又有了新的目标。“当前研究对层状裂隙岩体的受力条件做了大量简化,但实际工程中地质条件要复杂得多。下一步,我将考虑实际工程的复杂条件,把研究课题——层状裂隙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失稳机理深入铺展开。”常旭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将继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