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与学会
人物档案:钱伟,男,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业过程控制、鲁棒控制、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和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他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在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取得硕、博学位,并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多个荣誉称号,兼任多家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
钱伟在人群中很显眼:休闲的羽绒服,整齐的寸头,谦和的微笑中透出勃勃自信。冬日午后,钱伟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接受了记者采访。
“做科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一股子热爱真做不下来。”回首自己的科研之路,钱伟感慨万千,“2006年,我到浙江大学读博,无意间发现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系统控制问题,从而产生兴趣。”
在工业自动化专家、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优贤院士的支持下,钱伟与师兄弟们组成研究小组,专攻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控制算法设计、实验仿真,团队内各有分工,钱伟负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控制算法设计。“如何建立更精确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模型?基于现在的网络环境,如何提高控制的精准度?……许多问题等着我们一一破解。而控制算法的正确与否则直接影响网络控制系统的品质,甚至决定整个系统的成败。”钱伟说。
浙江大学的实验室,每天清晨6时开馆,晚上10时闭馆,钱伟和师兄弟们常常沉浸在此,一待就是一整天。“特别是做仿真实验的时候,我们团队5个人轮流24小时不间断观察过程,中间不能停止,实验室闭馆我们也不敢离开。”钱伟告诉记者。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钱伟的首篇相关论文在权威期刊《控制与决策》上发表。此后,钱伟好像入了门,不断有研究成果见诸于学术期刊。
“做研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逐渐深入,我的兴趣越来越浓,也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钱伟说。
从2006年到2018年,12年求索,钱伟有所收获,也备尝艰辛。“推导公式时,旁边一盒烟、一杯茶,常常一推一整夜”。这样的不眠之夜,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为此,付出再多辛苦都是值得的。”钱伟说。
谈到未来规划,钱伟信心百倍。他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国家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要更奋发努力、求是创新,不负期望。”